张晓平:坚定初心 锐意进取的“奋斗者”
多年来,张晓平带领瑞立集团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
在瑞安市滨海大道瑞安大桥的东侧,一排排高大宽敞的厂房,与高耸的斜拉索桥塔相映生辉,成为飞云江口一道亮丽的现代化景观,这就是位于瑞安经济开发区大道上的瑞立新工业园。
这个占地面积361亩的工业园,已经是瑞立集团在瑞安市的第五个生产基地。
瑞立集团是地道的温州民营企业。“国内商用车制动系统领军企业”“中国气制动气阀类产品重要的生产基地”“中国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这家低调务实的汽摩配行业龙头企业,在业内拥有不少“光环”。
1987年,集团创始人张晓平带领七八个人的团队创建了瑞安红旗汽配厂(瑞立集团前身)。依靠汽车电器起家,伴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张晓平和同事们一直迎头向上、斩获颇丰。瑞立集团也从一个小团队发展成为具备国际视野的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
发展至今,瑞立制造的汽车气制动系统、液压制动系统、汽车电器、汽车电子电控及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等系列产品已为国内60多家汽车制造厂以及欧洲、美洲和日本等车系提供服务,并已进入跨国公司的全球采购体系。
多年来,张晓平带领瑞立集团热心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此外,张晓平带领瑞立创新打造中国商用车后市场连锁平台,团结联动一批零部件企业在新瑞立汽配连锁平台上合力发展。
三次技改、二次创业 创新成长型企业初长成
1987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着浙南大地,“温州模式”正处在孕育之中。1987年9月,张晓平在瑞安城关北门头借用了一间仅几十平方米的破旧厂房,使用几台简陋的设备,办起了红旗汽配厂,开始走向人生的另一种可能,也就是瑞立集团的第一个起点。
随着市场的逐步拓展,简陋的小厂房已不能适应生产需要了。1990年9月,红旗汽配厂第一次进行搬迁,从北门头搬到杨家桥,扩大了生产场地,添置了生产设备,为企业的发展迈出了坚实的步伐。次年,红旗汽配厂成立四周年之际,企业改名为瑞安市重型汽车配件厂,从一个小作坊变成了规范化的工厂,迈上了走向现代企业的第一步。
在张晓平的推动下,企业先后进行了3次技术改造,扩大了生产能力,生产和销售连年翻番。
经过两年的初创期和5年铺摊子方式的创业,瑞安重型汽配厂已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1994 年,张晓平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和“科技兴厂、质量兴厂”战略方针。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张晓平和企业管理层通过市场调查及时提出了新的经营思路,决定在原先三次技改的基础上,“大投入,高起点”,开发科技含量高、一般汽配厂家无能力生产的汽车气制动阀类产品。当年3月,新的技改项目拉开序幕,并在不久之后拿出了新的气制动阀类产品,为企业发展培育了一个新的增长点。一年半后,企业产品形成了汽车电器和汽车气制动阀两大系列产品,使瑞安重配的产品具备了较强的竞争优势,实现了从单一的重型车配件向中型卡车、客车配件的转变。
1996年至1997年,瑞安重配先后投资兴建了面积达9000多平方米的厂房,加上杨家桥老厂的厂房,建筑面积共达15000多平方米,彻底结束了小打小闹的作坊式生产。
此时的瑞安重配,在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中初露锋芒,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创新成长型企业。
强强联合 “借船出海” 打造瑞立国际化品牌
企业做大做强的过程中,温州人骨子里“敢想敢闯”的基因,让张晓平在同类企业中抢先一步走“规模化、集团化、效益化”的强强联合发展之路。
1998年,对于张晓平和瑞立集团来说,是小步快跑、大放异彩的一年。当年1月,瑞安重型汽车配件厂增资扩股,组建了浙江瑞立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张晓平出任董事长,提出了“大集团模式、小核算体系、资本运作和联合型经济”的战略思想,并制订了经营目标和实施计划,将企业发展目标引向更高的层次。
2000年12月,集团投资1.2亿元,在瑞安经济开发区征地54亩,兴建瑞立工业园。那几年,瑞立持续快速发展,产值和销售额年均增长保持在40%以上,在全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张晓平告诉记者,瑞立集团在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维修市场和出口市场都有自身的优势。在他看来,没有整车企业的配套,就很难跟上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步伐。没有整车配套市场的零部件企业发展是不强的,没有配件和出口市场的发展是不稳的,“只有3个市场协调发展,才能让企业行稳致远。”
张晓平和他的团队认识到,企业产品不仅要赢得国内市场的认可,还要到国际大市场去接受检验。为了建立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瑞立积极筹资建设新的工业园。2003年11月,在瑞安经济开发区东拓展区征地361亩的瑞立新工业园开始进行规划,瑞立又迎来一次新的飞跃。
张晓平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分析了国内外大企业成功的范例,毅然迈出在国外上市这一步,“借船出海,搭车上路”。早在2001年,瑞立便取得了产品通往国际市场的通行证。2004年7月,瑞立在美国买壳上市。2006年4月,瑞立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市场挂牌交易,成为浙江省第一家在美国纳斯达克主板上市的民营企业。同年11月,瑞立被破格批准由美国纳斯达克小资本市场升级为全球资本市场交易,此后又成功在纳斯达克首次增发新股融资3600万美元。短短两年时间,瑞立实现了由柜台外交易市场、到主板市场、再到全球资本市场的“三级跳”,实现了企业从产品经营到资本经营、品牌经营的转变。
在张晓平看来,上市提升了瑞立在国内外的品牌,也拓展了在美国与北美的销售市场,同时,提升了瑞立的管理水平,加快了与国际接轨的进程。
坚定不移做主业 打造产业链生态圈
联动产业链企业合力发展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2005年瑞立汽车零部件出口基地项目立项落实,到2012年瑞立在瑞安的生产基地整体搬迁到新工业园,其间我国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以及温州金融借贷风险的影响。但在张晓平的带领下,瑞立克难攻坚,逆势发展,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新的业绩。
2007年,瑞立与深圳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强强联手,成立广州瑞立科密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汽车电子控制系统,商用车ABS、EBS、ESC 等产品的研发、制造及销售。现在瑞立科密已经成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市场占有率第一、年产值超10亿元的国内商用车ABS龙头企业。2021年瑞立科密已启动上市。
“汽车零部件产业始终是瑞立集团的主业,蕴含着我们对于汽车产业的民族情结。零部件产业越往后走,利润率可能越薄,但是我们还是会继续看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未来发展。” 张晓平告诉记者。
瑞立进行的独具慧眼的多次收购也交出了一份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2016年,瑞立集团与廊坊市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签约,成功控股瑞立美联制动技术(廊坊)有限公司。收购这家企业的时候,瑞立美联处于亏损状态。现在的瑞立美联已成长为行业头部企业。
不仅如此,瑞立收购的为世界500强提供产品配套服务的美资企业扬州瑞立胜赛思,目前产销规模已实现翻番。瑞立收购的拥有70多年历史的杭州摩擦材料厂,现在也在快速成长。收购的宁波瑞立机械有限公司和武汉瑞立科德斯有限公司已进入各自所在领域的第一梯队。这一系列产业链上的收购,使瑞立的产业链不断延伸,做大做强。
“瑞立这些健全产业链的兼并重组,为的是谋求新的更大发展。”在张晓平看来,瑞立采用直营模式,直接对应终端客户,只要把零部件产品接入到瑞立的渠道中,就能产生协同效益。这正是确立每一次收购整合都能实现成功的原因。现在不仅是瑞立各子公司,产业链上的众多合作伙伴,借助瑞立搭建的产业互联网平台——新瑞立汽配连锁平台,在直营模式下,也能直接链接终端客户,做大规模,做强品牌。
新瑞立汽配连锁平台的国内后市场基因发端于1993年瑞立在济南开设的首家后市场服务直营门店,国际后市场基因发端于2001年瑞立在迪拜开设的首家海外后市场服务直营门店。
2020年5月,瑞立从美国退市,正式实施“汽配制造+连锁平台”的“双轮驱动”战略,将国内外商用车后市场业务整合剥离,成立“新瑞立汽配连锁平台”,独立运营商用车配件集成供应平台。现在新瑞立已在北京、上海、广州等30余个核心城市建有中心仓,303家自营门店前置仓,服务覆盖全国300多个地级市,7万多家经销商及修理厂,3000多万司机。新瑞立在美国、阿联酋、比利时等国家和地区设立了7家海外分公司,产品出口到132个国家和地区。统一石化、理士电源、湖北回天、兰州蓝星、广州好顺等众多产业链上企业纷至沓来,与新瑞立战略合作,共享平台优势。
在建平台、打造产业链生态圈,创造良好的产业发展生态,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同时,另一个“轮子”——瑞立汽配制造也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拳头产品制动气室被认定为全国“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瑞立成功研发国轨道无油风源系统产品,解决“卡脖子”难题,实现轨道交通产品关键零部件国产化替代,被评为浙江省首台套产品。瑞立累计获授权专利1167项,其中发明专利100项。行业头部企业地位日益凸显。瑞立投资4.35亿元建设的瑞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已于2021年秋季开学,将为行业源源不断输送应用型人才。
眼下,瑞立工业园东侧100亩新厂房已拔地而起,总建筑面积34.5万平方米,其中20万平方米将作为新瑞立的总仓。未来可容纳18辆大货车的发货平台,将迎接四面八方的物流车辆,目送它们远行,把平台上的产品送给全球各地的终端客户。
张晓平告诉记者,新瑞立汽配连锁平台已完成A轮5亿元私募融资。
在他的心里,一直有一个“瑞立梦”,要成为世界汽车零部件百强企业。面对未来的发展,张晓平提出4个自信:对中国自信,对制造业自信,对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信,对瑞立集团的发展自信。“这样的自信来源于长期的艰苦奋斗。”张晓平如是说。(消息来源:浙江工商)